天气渐冷,冬天严寒天气即将来临,原地是否需要热车的话题又要开始热议了。有人说在低温下,原地热车对发动机大有好处,因为温度上升后,润滑效果更佳,燃烧更加充分。然而,也有人坚持认为原地热车会增加积碳,对发动机毫无益处。
今天,我们将就这个话题为新手车主提供一些建议。希望对大家有些帮助!
其实,随着现代发动机技术的发展,特别是电子燃油喷射(EFI)系统的普及,润滑油品质的提高及润滑系统的改进,怠速热车已经变得不再必要,甚至可能对发动机有害。
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:
冷车启动时,发动机温度较低,怠速时燃油喷射系统会喷入更多的燃油,但由于怠速状态下发动机的燃烧效率较低,容易造成燃油燃烧不完全。这不仅会增加尾气中的有害物质排放,还可能导致积碳的形成,特别是在节气门、进气道和火花塞等部件上形成积碳,进而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寿命。
原地怠速时,发动机处于低转速状态,温度上升较慢。这使得发动机长时间处于不理想的温度区间,导致机油粘度较高,流动性不佳,润滑效果反而变差,增加了发动机内部零件的磨损。发动机并不需要通过长时间的怠速来提升温度,行驶过程中发动机升温更为迅速,且在低负荷下的行驶过程对发动机是无害的。
长时间的怠速不仅浪费燃油,还增加了尾气中的污染物排放。怠速时,发动机处于效率低下的状态,燃油消耗多却产生的动力少,同时产生的碳氢化合物、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更多。对于环保而言,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。
既然怠速热车不再适用于现代汽车,那么正确的热车方式应该是怎样的呢?
冷车启动后,建议保持10-30秒左右的怠速,让机油有足够的时间传送到发动机的各个部件。这段时间足以让润滑系统发挥作用。
在短暂怠速后,直接开车上路,但要注意避免猛踩油门和高速行驶。刚开始行驶时,保持低转速、低负荷行驶,等到发动机温度上升到正常工作温度后,才可以恢复正常驾驶。这不仅能让发动机温度快速升高,同时也能让车辆的其他部件,如变速箱、刹车系统等逐步进入工作状态。
在某些极寒的环境下(比如零下20度以下),原地怠速热车可能有一定的意义,因为在极低温度下,机油的流动性确实会受到影响,冷启动时可能需要多几秒的时间来确保机油完全覆盖发动机零部件。即便如此,怠速热车的时间也不应该过长,一般1-2分钟就足够。极寒环境下,短暂的怠速加上低速行驶同样是最有效的热车方式。